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天地 >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启动
    2024-04-16 09:17 来源:中青报 作者:. 点击: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严格对标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技术划分,确定大赛的方向和专业赛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对接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牢牢把握面向共青团、少先队开展示范性实践教育工作定位,在团中央少年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全面启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严格对标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技术划分,确定大赛的方向和专业赛道。第七届大赛共设置4个参赛方向17个专项赛。

      智能机器人应用方向:该方向下设太空探索智能机器人专项赛、机器人工程设计专项赛、无人驾驶智能车专项赛、智慧城市主题设计专项赛、开源鸿蒙机器人专项赛、竞技机器人专项赛等赛项,主要根据主题设计模拟场地,要求参赛青少年通过设计操控全/半自动运行的智能机器人完成规则限定的任务,并在模拟场地上进行竞技。

      智能程序及算法设计方向:该方向下设编程创作与信息学专项赛、三维程序创意设计专项赛、虚拟仿真平台创新设计专项赛、“未来校园”智能应用专项赛、3D模型创新设计专项赛等,要求参赛青少年围绕特定主题,运用规则限定的图形化编程、Python、C++等编程语言,设计开发编程作品,并通过向评委进行作品展示和问辩的形式进行竞赛。

      智能芯片及开源硬件方向:该方向下设太空电梯工程设计专项赛、智能芯片与计算思维专项赛、极地资源勘探专项赛、智能数据采集装置设计专项赛等,要求参赛青少年在给定的时间内,按照现场评委公布的设计主题,使用现场提供的材料、器材创作实物模型,并通过专家问辩的形式竞赛。

      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创新方向:该方向下设综合创新专项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专项赛等,要求参赛青少年基于人工智能有关知识和规则,综合运用大数据、机器视觉、自动规划、智能搜索、程序设计、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等有关知识,自定主题和内容,设计开发模型作品,撰写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并通过专家问辩的形式竞赛。

      本届挑战赛赛程分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报名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5月15日,选拔赛举办时间为2024年5月16日-7月1日,全国决赛时间为2024年8月中下旬。在校中小学生、中专职高的学生均可报名参赛,鼓励各地少年科学院和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组织报名参赛。参赛青少年可登录挑战赛网站在线报名,各项竞赛具体参与方式及详细竞赛规则手册将在该网站发布。挑战赛报名网站:http://aiic.china61.org.cn(更多详情请见大赛通知)。

      大赛突出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学习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持公益性原则,确保公平公正,是旨在挖掘学生特长爱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不与招生、入学、加分存在任何关联,不收取各种费用,做到“零收费”;大赛将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少年科学院、红领巾科技小社团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现当代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形象和故事,扩大赛事影响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据悉,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参赛范围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累计参赛青少年人数达2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